托福听力在托福考试是非常重要的。除了阅读里面没有听力的影响,其他部分都多少会用到听力。有些考生遇到听力比较头疼。这一般有两个原因。一个是词汇量,还有一个就是听的速度。词汇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,但听力的速度则是比较难了。如果考试就迫在眉睫,那又该怎么办呢?
我觉得在托福口语考试这一块,可以试着去听它意思的主线,淡化一些细节问题。很多时候,那段话中的许多句话是可以省略的;还有些话是绕着圈子在表达同一个意思,而我们只要听懂其中的一句就可以了。所有,当你有很多句子听不懂时,不要怕。最糟的就是纠结在某些个似曾相识的字词上,而耽误了倾听其他句子的机会。我有时会想,福尔摩斯之类对托福口语考试可能比较擅长。我的意思是此类人善于抓住自己能听的懂的部分,特别是关键字词,然后根据合理的逻辑和常识,把它们穿成一条主线。而这就是我们该做的工作:去找出这条主线,然后用自己平实的语言去叙述这根主线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竭尽我们的口才和词汇去描述这根主线,但怕的是越描越黑。有时,还是简单点好。
以上就是托福听力的主体分析。只要勤勤奋奋的练习和总结,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,在考场上必然可以轻车熟路的轻松高分通过,成功与汗水是成正比的,不要吝啬付出,记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祝大家考试顺利!
新托福之“新”,也唯在“实战”两字罢了。先从考试的布局来看,就是向语言“实战”的靠拢。
原来是写(单独记分)、听、语(法)、读,变为现在的读听说写,何也?语言之战,从来不会单用“语法”,故不考;开口表达,却是家常便饭,故加“说”。而语言使用的“听说读写”,“读听”是输入,“说写”是输出,先后顺序,亦由此排定。
听力的各种改变,也是在这个宏观的背景中。
所以考察的目标,说白了就是“听懂真实语境中的话”。考什么就准备什么,由此备考的总方向,就是要“真正的听懂真实的话”。
换言之,技巧要淡化,少一点投机取巧的心态;能力要加强,多一点磨出来的真功夫,才能以不变应万变。
II.前锋的地位——优先的备考
输入,然后才有输出。听和读都是前锋。读的重要性,勿庸多说了。听在中国学生心中的地位,至少在面对新托福时还有待提升。因为国内考试,考听力都是新近的事情,虽为后起之“秀”,其显要还是不及读写。
而托福之考听力,本来至少是四分天下而有其一,到了新托福,更是有位比先锋之势。这都如前所析,是逼近实战的缘故。想想我们生下来,听了多少素材才开始表达!
除了专门的“听力”本土这一部分,听(与同样作为先锋的“读”一起)还渗透到了说、写两大区域。说的部分有“听读后说”,写的部分有“听读后写”,听皆为前提之一。听不懂的话,说和写宛如无源之水。事实上不是这样吗?设若美国老师叫你发一下言,你连老师说了些什么鸟语都不知道,言从何处而发?
所以,从考试的目标和形式来看,ETS在听力上面是毫不含糊的。不要再用一些国内考试的眼光来看待新托福,听力实需下真功夫。
III.多样的形式——体验式备考
新托福不管是比之旧托福,还是比之于其它的考试,形式上确实比较丰富。对于实战有意义的试述如下。
总的来说,新托福告别传统纸笔形式答题(PBT: paper-and-pencil based test),采用基于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化考试(iBT: Internet-based test)。保证每个考生拥有个人化应试环境,每人一个小隔间,一台电脑和一副耳机,不受外在因素干扰,并会通过互联网实现题目和答案的双向传输。